首頁 新聞中心 鎮江新聞 鎮江新聞 - 社會

更好地回答總書記關心的“三農”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新農人”魏巧話新使命

2023-04-14 01:50

金山網訊  4月13日上午,在全市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成立儀式暨“國家安全根基在人民”主體展2023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中,宣講團成員魏巧圍繞糧食安全作交流發言。這一天,距離她結束兩會行程,回到鎮江,整整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魏巧代表在發言。 新華社發

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魏巧代表在發言。 新華社發

在發言中,魏巧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新身份——“新農人”。而這個身份,也是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時給自己的定位。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全國人大代表魏巧以《扎根“三農” 當好新時代“新農人”》為主題,向習近平總書記作工作匯報?,F場,總書記“接二連三”的詢問和鼓勵,讓魏巧心潮澎湃,至今仍然時常感覺到榮光和振奮。“總書記關心我們經營、收入情況,叮囑我們守好糧袋子、菜籃子,還鼓勵我們有父輩基礎、又懂科技,一定能做好一番事業,給予我們無窮的動力。”

魏巧在操作智能農機。 范昀 攝

魏巧在操作智能農機。 范昀 攝

回到家鄉,再看熟悉的大田,魏巧心里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等高質量發展要求,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踐,更好地回答總書記關心的‘三農’問題,在腳下這片土地上尋找答案,為推動‘三農’高質量發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魏巧說,這是自己作為“新農人”肩頭的責任和使命。

以夢為馬,農業農村呼喚人才

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習近平

“我們現在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優質勞動力。我們的年輕人、知識分子,也要雙向流動。一方面在城鎮化過程中成為新市民,另一方面農村對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這方面國家要有一些導向,有一些政策支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語重心長的話語,更是向人才吹響了“三農”集結號。

以夢為馬,在鄉村大地,人才一樣可以不負韶華。

2017年,魏巧和愛人孫振中博士在“亞夫精神”的感召和父親的期許中回到家鄉,組建起一支“新農人”團隊,而正是有了這些愛農的“新鮮血液”的加入,魏巧才能在父輩“全程機械化”發展的基礎上,完成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

“如何讓文化水平高、學習能力強、敢闖敢干的返鄉大學生或大學生村官進入到農業生產經營等鄉村產業中來,逐漸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伴隨著發展的一步步深入,讓優秀人才和“三農”發展同頻共振的思考,在魏巧的腦海中越發清晰。

“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先育才,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育大量‘有文化、愛農村、懂農業、精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魏巧坦言,一方面,要積極培育鄉村內部職業農民,另一方面要吸引鄉村外部人才進入,造就一支多元化農業生力軍。

“我們還希望國家布局一批農業科技產教融合試點,為涉農高校、具備一定規模和條件的農場和農業企業協同開展農業領域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攻關提供綜合性創新平臺。”魏巧如是說。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在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副社長王緒春就是一名投身“三農”的年輕人。“我們熱愛農業,希望可以為農業奉獻一生。我們也想告訴更多的年輕人,農業大有可為,收入不比白領低,做新時代的‘新農人’特別體面。”

讓“新農人”敢闖,魏巧建議發放“新手禮包”,例如提供產業導師針對性輔導、靈活機動精準培訓機會、一次性就業補貼,以及融資擔保和貸款貼息政策,真正讓“新農人”敢想敢干,為建設農業強國做好支撐。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市人社局人才處處長陸常誠告訴記者,目前,鎮江已創成省級鄉土人才傳承示范基地3家、大師示范工作室8家、大師工作室19家;培育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26人、能手46人;累計獲評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51人;分三批培養認定市級鄉土人才362人,其中第一層次53人、第二層次86人、第三層次223人。對于這些鄉土人才,鎮江更是“高看一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對獲評省級鄉土人才傳承示范基地、大師示范工作室的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獎勵,對獲評第一、第二層次的人才分別給予6000元和3000元獎勵。

鄉村振興大潮涌動,人才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勇表示,下一步,鎮江將進一步秉持培樹一名人才、帶活一個產業、引領一批群眾的鄉土人才培育模式,促進全市鄉土人才隊伍擴面提質,激發鎮江鄉村振興的更大活力。

 科技賦能,設施農業大有作為

機械有了規模就可以施展,現代農業的舉措也可以施展。 ——習近平

“在南方,這個規模(2萬多畝水稻)可不小,體現出高效來了吧?機械有了規模就可以施展,現代農業的舉措也可以施展。”回到鎮江,站在合作社的農田邊,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聲猶在耳的話語,魏巧深以為然。“農業的現代化,已具象為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農業電氣化和農業精細化管理,要實現這‘四化’,科技下田勢在必行。”

從回鄉的第一天起,農業機械化就已呈現在魏巧眼前,2萬多畝的農田,人均管理面積可達200畝。但這一成績在魏巧看來可提升空間“巨大”,而解題的關鍵,就在于科技注入帶來的信息化提升。

走進潤果農業辦公大樓的一樓大廳,一塊巨大的數字屏幕映入眼簾,一個個不斷更新著數據的圖標、一塊塊帶著標記的農田清晰可見。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1107個帶標記“田塊”可查看實時信息和畫面,科技感十足。

用科技推動農業的數字化、信息化,讓魏巧收獲了多個“第一”,2018年成為省內唯一一家大田種植領域的國家級數字化農業試點;2019年,企業入選全國第一批農業農村部“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服務中心典型案例;2020年,“3D”打印水稻播種技術在這里應用;鎮江市稻麥生產數字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這里成立。一項項科技注入帶來的嶄新成果,已將潤果的人均農田管理面積提高至500畝。

依托信息化,魏巧探索出了“勞動力用工減少30%以上,水資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并于2021年成功輸出到蘇州5000畝土地上,開辟了潤果蘇州基地。“這種可盈利、可持續、可復制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途徑,正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十分契合。”

魏巧坦言,要接續推進數字生態農場建設,集成推廣數字農業、物聯網、無人農機等,繼續沿著總書記指出的現代高效農業這條致富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近年來,鎮江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提速,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203萬畝以上、油料種植面積25萬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8000畝,糧食總產96萬噸以上,這些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硬指標”,而新建高標準農田3.8萬畝,建設26個糧食作物、5個油料作物省級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可為這些指標的實現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10家特色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全市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到67.5%。依托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裝備智能化綠色化,鎮江正加快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生態引領,綠色發展未來可期

堅持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習近平

“像魏巧同志這樣種水稻有什么不好的呢?水稻田本身就是人工的濕地,又凈化了空氣、又涵養了水源。”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時的真切話語,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體會頗深。

趙亞夫說,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在多年的探索中,他以生物多樣性農業模式為基礎打造了產出安全高效、環境節約友好的戴莊模式。“我把‘戴莊經驗’傳授給了魏巧,特別指導了生物多樣性農業的發展模式,希望可以在她的大田中試點、落地。”

其實,在魏巧的心里,發展生態農業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草畜養殖過腹還田,實現糧食作物秸稈飼料化增收,草畜養殖就近利用秸稈降低飼料成本。同時,畜禽糞污通過微生物技術無害化腐熟處理后就近就地還田利用,大幅降低肥料在轉運、銷售等商品化過程中產生的高額成本,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藏糧于地、食物安全、面源污染等問題,真正實現生態循環農業。”魏巧興奮地說,趙老的這一經驗,為農場推進農業生態、綠色發展指出了一條清晰道路。

“我相信,生態農業真的可以為大田的綠色未來創造無限可能。”魏巧建議,要擴大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范圍,讓規?;鷳B農場以種促養,成為提供政策的“試驗田”、技術的“實驗場”,建成“種植基地+養殖基地+農產品初級產品+肉制品加工廠”模式的“樣板間”,提高農產品品牌化、高附加值,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全面豐收。“下一步,我們農場就將在這方面尋求突破,讓生態理念推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潤果結出碩果。”

當前,鎮江正在聚力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強市,保持好綠色生態這一發展底色尤為重要。根據《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鎮江將建立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點100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8%,孵化“名特優”農產品品牌20個;新遴選10個以上村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動“戴莊經驗”擴面提質,建立省級綠色防控示范區15個、省級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4個,農藥、化肥使用量在2020年基礎上分別削減1.5%和1.8%;肥藥集采面積達110萬畝次,廢舊農膜回收率91%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以上。

這一根根由數字具象化的可觀可感的生態“杠桿”,將為鎮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動力,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實踐中貢獻“三農”力量。(記者 劉蘭明 王鵬程 周迎)

責任編輯:龔逍遙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av资源网|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日产|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久久亚洲国产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