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型城鎮化惠及億萬“小鎮居民”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持續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防止出現返貧。
在大城市與小鄉村之間,還夾著一座座承載著億萬居民的小城鎮,比起大城市,這些小城鎮承載著故鄉,維系著鄉愁;比起小鄉村,這些小城鎮教育、就業、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較為便利。在鄉村振興大戰略的背景下,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進一步集聚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加強基層治理,是一項惠及億萬“小鎮居民”的惠民工程。
江蘇蘇州的周莊小鎮,處處是一片水鄉的“青綠”;浙江的烏鎮,恰如鄉愁中的一束時代光影;廣東的河源古竹鎮,福建的沙縣……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生機,改善了環境,也留住了美麗鄉愁。近年來,隨著在外人士返鄉、創業、就業熱潮的興起,小城鎮有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奮斗的身影,小城鎮人口外流明顯減少,大城市務工人返鄉回流現象較為明顯,這為推進小城鎮建設帶來寶貴的人才資源。
如何給“小鎮居民”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就業創業環境,滿足“小鎮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解決大城市與小城鎮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的一道“必答題”。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為“小鎮居民”打造“幸福小城”,就要站在“小鎮居民”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考慮,才能激發和調動起“小鎮居民”參與建家、興家的熱情,小城鎮無需多么“豪華”“高大上”,但一定要讓“小鎮居民”舒適、舒心。在規劃建設上,充分征求“小鎮居民”建議極其重要,無論是人居環境整治,還是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無論是項目引進、產業布局,還是完善社會保障,一定要讓“小鎮居民”充分參與,體現基層民主,用“四兩撥千斤”喚醒千千萬萬的“小鎮居民”,共同建設一個宜業宜居的美麗家園。
“一只木桶的裝水容量不是取決于這只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下功夫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建好小城鎮,讓更多的“小鎮居民”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享受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李睿)
責任編輯:謝夢航